奥斯卡也是卡2023年手机炒股软件下载
"得年轻市场者得未来"已经成了银行业的整体共识。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媒体时代,传统金融机构也在不断寻找新的途径来吸引年轻一代的关注。
当网民一边嫌弃短剧 " 很尬很土 " ,融合了 " 金山银山 " 、 " 逆袭重生 " 、 " 商战 " 、 " 爱情 " 、 " 魔幻 " 、 " 霸总 " 等多种流行文化元素,但越看越上头之时,金融业里的各家银行,已开始尝试在这一新的流量密码上发力,还巧妙地将银行业务和服务信息嵌入其中,实现了娱乐与营销的完美结合。
数据统计,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 10.74 亿人,网民使用率高达 98.3%。而在 2024 年,快手短剧日活用户突破 3 亿,每天有 1.4 亿人像追剧上瘾一样刷十集以上,同比增长 55.3%。抖音短剧的付费金额更是暴涨 5 倍!
图:中国微短剧行业市场规模(亿元)
面对这样一个"新崛起"的市场,越来越多的银行在试水短剧、微短剧,利用短视频平台占据用户碎片化时间,以具象化、符号化的内容引发关注,利用新颖的短视频等营销模式推广产品,不仅可以加大获客力度,还能提高用户对品牌的接受度。
短剧浪潮与金融新局
据不完全统计,头部商业银行无一例外选择在这个领域"试水",具体的参与者多为分支行或者信用卡中心。此外,多家城商行、农商行也在涉足短剧或微短剧。
工商银行深圳分行推出的《银行柜员遇霸总》,开场就充满了爽文的即视感:"女人,你成功的引起了我的注意!"通过轻松幽默的剧情,巧妙地将投资组合优化的概念融入其中,尤其是加入了黄金投资来降低整个投资组合的风险。这是工商银行在金融教育领域的一次创新尝试。通过这种轻松幽默的方式,为年轻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投资组合优化的机会。
图:工行微短剧《银行柜员遇霸总》
而农行早在 2022 年就开始发力微短剧,南海分行推出《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》。
中国银行浙江分行发布《穿越之我在霸总剧里当柜员》,在浪漫的情感线中穿插了信用卡产品的介绍,普及金融知识的同时也达到了营销目的。
图:中行浙江省分行微信视频号
相比国有大行,股份制行们则是更加"热衷"这一赛道。
民生信用卡推出的《千金策》。这部短剧融合了古装智斗、反转、撒糖等元素,还将现代信用卡概念(民信卡)融入其中。短剧中的"金山银山"象征着财富管理的重要性,而"逆袭重生"则传达了个人财务规划可以带来命运转变的信息。
图:民生银行卡中心推出的《千金策》
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推出的短剧《逆袭重回首富之巅》上线,这部短剧结合了 AI 技术和商战题材,讲述了一个关于复仇和翻身的故事,吸引了不少用户的关注。
图: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推出短剧
平安银行私人银行《客户和我》系列短剧,不仅仅是内容的创新,更是对年轻群体文化偏好的精准拿捏。此外,平安的厦门分行推出《守住底线,守住未来!》。中国平安推出了三省定制短剧《李平安求职日记》,通过讲述李平安的科举、求职经历来推介平安留学生信用卡等产品,风格诙谐,爆梗不断。
中信银行的《财富魔法之拿铁计划》。这部短剧讲述了一个" 00 后"月光族李信穿越到 1997 年的故事。李信在这个时空里成为了公司元老级领导的同事,然后开始了一段探索财富密码的奇遇。中信银行通过这部短剧,巧妙地将金融知识融入到娱乐之中,实现了品牌宣传和用户教育的双重效果。
图:中信银行短剧《拿铁计划》
浙商银行则持续更新"西湖十景"系列微短剧,通过讲述杭州的美丽景色和人文故事,普及了防范金融诈骗的知识。以浙商银行《西湖十景》系列短剧之《南屏晚钟之非法集资》为例,许仙受骗子蛊惑差点"房财两空",小青慧眼识妖"以德伏人"。
图:浙商银行《西湖十景》系列短剧
去年,招商银行旗下视频号"鱼万蛋"发布"金融 + 穿越元素"系列短剧《大小姐进城哉》等。2023 年" 3·15 "期间,招商银行视频号"招小宝"发布《世说金融 古韵新鉴》系列,用古风剧情结合现代金融场景,既传递了金融知识,又增强了内容的趣味性。这种"润物细无声"的传播方式大大提高了金融内容的接受度。
另外,城商行、农商行、民营银行们也纷纷进入这一领域。
成都银行推出老年金融知识短剧《乐龄金融知识教育系列片》。山西运城农商行为了满足客户对于短视频线上营销的需求,打造《办公室日常系列。这系列的自制微短剧,以有趣的内容方式推广银行日常系列产品,为山西运城农商行视频账号带来上百个点赞和一些热门评论。
图:山西运城农商行的作品界面
网商银行的《小店生意经》微短剧在抖音平台上更新了 312 集,累计播放量达到了惊人的 3.5 亿次。这部短剧以小商家的经营故事为主线,通过生动的情节和真实的案例,向观众普及了金融知识和经营技巧,深受小微企业的欢迎。
图:网商银行抖音账号
值得一提的是,联动拍摄也正成为银行对公业务的合作模式之一。北京银行就通过联合网易传媒共同策划、拍摄的微短剧《过年》荣获"年度内容营销案例奖"。
金融机构入局微短剧背后那些问题
商业银行发力微短剧的背后,可能是传统金融业务下行带来的息差收紧和同业竞争加剧。
好比前述的民生银行,2024 年上半年,其营收、净利双下滑,即分别同比减少 6.17%、5.48% 至 671.27 亿元及 224.74 亿元。那么,就其短剧中着重强调的信用卡业务方面,截至 2024 年 6 月末,该行信用卡透支 4749.66 亿元,较上年末减少 130.07 亿元。虽然用户使用信用卡的额度有所下滑,但其坏账率却有所增加。同期,民生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 153.88 亿元,比上年末增加 8.57 亿元;不良贷款率达 3.24%,较 2023 年末上升 0.26 个百分点。
中信银行在今年上半年打造"拿铁计划"理财定投产品,拟在在帮助年轻客户有效积累财富,该行年轻客群达 3209.32 万户。值得一提的是,中信银行 2024 年上半年业绩也不太理想,虽营收同比微增 2.68% 至 1090.19 亿元,但对应归母净利润则同比减少 1.6% 至 354.9 亿元。在财报中,"关于非息收入"减少板块上,中信银行提到,2024 年上半年,其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佣金 40.84 亿元,同比减少 24.36%,而这主要是理财业务收入下降。
更进一步来看,银行发力微短剧的背后,是向年轻一代的主动靠拢。根据第 54 次《国家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的数据显示,微短剧用户占网民整体的 52.4%,而短视频用户更是高达 95.5%。从用户画像看,短剧受众与金融机构客群有一定重叠度,多为中青年群体,年龄多为本科学历,居住在(新)一线城市,月收入在 8000-12000 元。
足可见,短视频、短剧已成为对话年轻群体不可忽视的流量阵地。在"得 Z 世代者得天下"的背景下,银行业通过微短剧的形式拥抱 Z 世代,实现年轻化突围,也是对自身产品营销的一种创新尝试。
除了关注播放量、点赞量等直接数据外,短剧对银行品牌形象、用户黏性以及实际业务转化等长期影响,也是银行所关注的。
另外,银行入局短剧的行为也得到了监管部门的肯定和支持。例如,浙江金融监管局联合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、浙江证监局共同召开了 2024 年"金融教育宣传月"活动启动会,公布了 2024 年浙江金融反诈短视频创意大赛的获奖单位。一批由银行员工拍摄的短视频作品,如《总裁的重生与逆袭》《钟馗降世:反诈降妖》等,因内容接地气、创意独特,受到了年轻群体的广泛喜爱和传播。
结束语
商业银行"脱下孔乙己的长衫"变得更加"亲民",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。微短剧的东风给金融服务带来革新机遇,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,这类短剧提供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来了解和接触银行服务,从而促进了金融服务的普及和发展。
展望未来,短剧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,金融机构如何借势发展,正成为一个重要命题。这不仅是银行营销策略的一次重大创新,也是传统行业如何在数字时代保持活力和竞争力的一个典范。
不过2023年手机炒股软件下载,真正地要将内容流量转化为切实的用户,还需要银行产品自身"够硬"。毕竟,花哨的引流只不过抓住用户一时的眼球,产品和服务后续的创新和优化才是留住用户的根本。